济宁创优园林绿化公司
联系人:王经理
联系电话:15963040432、18105379518
Q Q:417151150
邮箱:417151150@qq.com
地址: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李营镇耿南村
说起行道树,老扬州人最熟悉不过的应该是法国梧桐了。不少人的记忆深处都藏着关于法国梧桐这么一幅画面:夏天的郁郁葱葱,阳光从树叶的缝隙里穿过,地面光影斑驳;秋天树叶变成金黄色,清风拂过,落叶铺满地……
如今,在扬州不少地方都可见的法国梧桐,其实是上世纪初才落户的。当年,那些最具代表性的建筑,转眼间已被时代巨轮没收;但在这繁华的市井中却隐藏着不少古老的法国梧桐,它们或藏于闹市的大院里、或混杂于草木间,至今仍焕发着勃勃生机,用枝叶和根脉记录了扬州城市的历史。
扬州最古老的法国梧桐
可能在瘦西湖叶林
作为引种栽培的树种,扬州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种植了第一批法国梧桐,学名悬铃木,俗称法桐。
“《扬州市志》记载,1924年至1927年期间,叶秀峰曾经为其父在扬州造林。”原园林局总工程师韦金笙说,当时国民党高官叶秀峰在万叶林园造林,选种的大多是名贵树种,如金松、雪松、狮子松、美国薄壳山核桃。这些树,既有来自美国、日本、印度的,也有来自国内的。据说,叶秀峰因为主管中山陵建设,在方案确定之后,便从中山陵运来大批珍贵名木,其中就包括法国梧桐。
“目前在叶林外围就有两棵硕大的梧桐,很有可能就是当年从中山陵运来的那批名木中遗存下来的。”韦金笙认为,它们或许也是扬州最老的法桐。
而据《扬州揽胜录》记载:民国25年(1936年)扬州曾经成立风景委员会,筑环湖马路,又于马路两旁,自广储门外起,沿下街、大虹桥、莲花桥至蜀冈一带,环植海桐、杨柳,以荫游。“海桐是一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,而文中提到的以荫后人的树种应当是乔木。”在韦老看来,海桐很有可能是法桐的笔误,也有可能是因为当时这种树种多引种自上海,因此也有人称其为“海桐”。
韦老曾实地考察过,如今在丰乐上街的冶春茶社有一棵,大虹桥的东北角处的两棵法国梧桐,树形硕大,很有可能为上世纪30年代种植的。
扬州有记载的最老英桐
见证扬州中学百年历史
扬州中学始于1902年创立的仪董学堂,1927年,江苏省立第五师范学校(简称五师)与江苏省立第八中学(简称八中)合并,定名为江苏省立扬州中学。
“如今扬州中学地处繁华的市中心,但当年这里偏于扬州城的西南隅,是一处荒芜之地,杂草丛生,瓦砾成堆,人迹罕至,被称为‘大汪边’。”扬州教育史专家李友仁说,1913年,任诚出任五师校长,直至1927年离任。为了建设新校舍,任诚曾带领师生铲除杂草,清理瓦砾,填平沟渠,筑路造林。继而盖房造屋,建造体育场,使学校初现雏形。
李友仁查阅资料后说,1927年至1937年,周厚枢任江苏省立扬州中学校长。他十分重视基础设施建设,大兴土木,建造了科学馆(树人堂)、工程馆(今慕林楼所在地)、体育馆和可容纳千人的自修室及学生宿舍,使办学条件大为改善。加之他采取多种措施,求贤若渴广揽人才,重视学生发展,终于使昔日荒凉的大汪边成为远近闻名的学府。
如今的扬州中学校园绿树成阴,郁郁葱葱,一棵扬州最古老的英国梧桐(俗称“英桐”)已有百年历史,韦金笙说,它可能是扬州有记载的古树名木英国梧桐中年岁最大的一棵。它的腰身已超过了
百年前,扬州中学刚刚建校时,这棵老树可能刚刚被种下,如今没有人能说得清它的来历。有人说,或许是有人从上海带回扬州的;也有人说,这是当年扬州的外国传教士种下的。《扬州市志》中提到,扬州中学曾于上世纪20-30年代进行绿化建设,当时就引种了悬铃木和天鹅绒草坪,“或许这棵‘英桐’就是当年绿化建设时遗留下来的一棵。”韦金笙说。
扬州园林专家孙如竹也认为,能够确定的是,它应该是最早一批落户扬州的英国梧桐之一。
百年的时间里,它静静地站在那里,经历了校园被日寇霸占,经历了校园的复建,虽不言语,却见证了扬中百年历史。
淮海路部分梧桐近90岁
扬城最老的梧桐大道
素以法国梧桐闻名的是淮海路一带,进入11月,叶片已经变黄凋落,展现着浓浓的秋冬气息,而光秃秃的树干也别有一番冬日的凄凉之美。其实除了淮海路,在泰州路等处也都栽种着不少法国梧桐,夏天遮阴,秋天成景,构成了城市独特的风景。
很多老扬州都有一种“梧桐情结”。“我记得很小的时候淮海路上就有这些梧桐树了,夏天热浪袭人,但路两边郁郁葱葱、遮天蔽日的法国梧桐,顿时用清凉抵消了夏日的火辣。”住在淮海路一带多年的郝先生回忆,虽然春天的时候毛絮飞舞有些烦人,但春夏秋冬,这条道路自有它独特的味道。
旧时的扬州是小巷的天下,曲折悠长的巷道遍布老城。李友仁介绍,上世纪30年代,由王柏龄主持铺建了扬州第一条现代化的新马路——淮海路:全长
在淮海路走了一圈,韦金笙回忆起了当年引进梧桐树的场景。“其实,淮海路上的法国梧桐并不是同一时间栽植的,你看有的梧桐树干很粗,有的梧桐树干相对细一些,主要原因就是它们的岁数是不一样的。”韦金笙介绍,淮海路上最早的一批法国梧桐栽植于民国时期刚刚建路时,在他的印象中,1960年后,他们从南京引进了法国梧桐,其中一部分补栽到淮海路,一部分栽到国庆路和甘泉路,当时都是
由于这一树种树型漂亮,生长快,夏天遮阴效果好,韦金笙说,法国梧桐曾是扬州行道树的主力军之一。1959年,在渡江路、国庆路也种植了悬铃木1000株,上世纪50年代苏北农学院建校时也引栽了法桐,如今成为扬州大学内一道靓丽的风景线。
梧桐其实大多是悬铃木
法桐大多是英桐
其实很少有人知道,我们叫惯了的法国梧桐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梧桐树,而是一种被称为悬铃木的植物。因悬铃木的叶子似梧桐,常被人误以为是梧桐。
《诗经》写道:“梧桐生矣,于彼高岗。凤凰鸣矣,于彼朝阳。”中国古代的梧桐有青桐、碧梧、青玉、庭梧之名称,还曾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树木。
孙如竹说,虽然如今在扬州的梧桐树很多,但其实很多人眼中的法国梧桐和梧桐没太大关系。“梧桐原产中国,树干无节,向上直升,树皮平滑翠绿,叶掌状,裂缺如花。夏季开花,雌雄同株,果实分为5个分果,分果成熟前裂开呈小艇状。因其碧叶青干,人们常叫其为‘青桐’。扬州的中国梧桐大多是野生的,而且果实较大能吃,而悬铃木果实非常小不能吃。”孙如竹解释,法国梧桐在植物分类学上它属于悬铃木科,为落叶大乔木,高可达
“现在扬州街头看到的‘法桐’,其实大部分都是两球的英国梧桐,真正的法国梧桐非常罕见,美国梧桐我目前为止还没有见到过。”园林专家孙如竹说,二球悬铃木为一球和三球悬铃木杂交的,这种树在欧洲广泛栽培后,法国人把它带到上海,栽种在霞飞路(今淮海中路一带),于是人们又将它称为“法国梧桐”了。